x402 帶火 PING!幣圈十年「微支付」夢終於找對主體了

x402 近兩天爆紅帶火 PING、PayAI 等標的的同時,也喚起幣圈對微支付賽道的遠古記憶。x402 從定義上來講,是 Agent 之間基於 Crypto 的支付協議。從具體場景來說,主要就是 Agent 之間的微支付與按需支付。

幣圈微支付十年探索史:從 BTC 到 x402

x402 帶火 PING 實現微支付願景

(來源:Bitcointalk)

微支付並非新概念,幣圈已經歷了多輪探索。2009 至 2010 年,中本聰最早在 Bitcointalk 論壇曾經討論過微支付的事情,他認為比特幣當時的技術限制不適合。BTC 的區塊確認時間約 10 分鐘,手續費在網絡擁堵時可能高達數美元,這使得小額支付在經濟上不可行。中本聰雖然看到了微支付的潛力,但也清楚認識到技術瓶頸。

2017 至 2018 年,閃電網絡被視為 BTC 微支付的終極解決方案。理論上來說,狀態通道這個東西最適合微支付,多小額都可以,且 TPS 理論上無限。然而,閃電網絡一直就是做不起來。原因在於其用戶體驗複雜、需要預先鎖定資金、以及通道路由的不確定性。對於普通用戶而言,開啟和關閉支付通道的操作門檻過高,而微支付場景又要求極致的便捷性。

同期,Nano 和 IOTA 兩個用了有向無環圖技術的項目也進行了嘗試。Nano 主打日常高性能支付鏈,IOTA 主打物聯網機器之間的支付協議。這兩個項目在技術上都有創新,但現在也都化石了。Nano 雖然實現了零手續費和即時確認,但缺乏足夠的應用場景支撐。IOTA 的物聯網願景過於超前,在物聯網設備尚未大規模普及時,機器間支付只是空中樓閣。

2019 至 2020 年,BSV(Bitcoin SV)想過把 BTC 微支付那個概念實現,當時設計了超大區塊、0 確認、IP 直塞等各種 Fancy 的技術,也確實有視頻流支付項目基於其做出來了。這些項目實現了看付費視頻看到哪支付到哪、邊看邊支付的體驗。但這個場景其實對我們人類來說相對雞肋,因為人類用戶更習慣包月訂閱或一次性付費,按秒計費的體驗並不符合人類的支付習慣。

這些失敗案例的共同特點是:都假設微支付的需求方是人類用戶。然而,人類在日常消費中並不需要如此精細化的支付顆粒度。買杯咖啡直接付 5 美元,而非每毫升咖啡支付 0.01 美分。但對於 AI Agent 而言,情況完全不同。

x402 與 PING 揭示 Agent 支付真諦

2023 年 6 月,一段對話讓投資人印象極其深刻:「區塊鏈或者說智能合約這個東西發明出來,其本質不是給人用的,而是給 AI 用的。」這個洞察在當時被視為超前,但現在看來卻是預言。最終那個項目沒投,2 年多過去不知道他們發展的怎樣。但當時確實 ABCDE 團隊非常 Buy In 這個 Theory,後來 2024 年投了一個 AI 項目,很大程度上也是看中項目對 Agent 2 Agent 支付這個賽道的理解以及 Road Map 上對這個賽道的切入。

這一切都發生在 x402 誕生之前,屬於混沌期。現在有了 x402,加上最近 PING 和 PayAI 的爆火,Agent Payfi 甚至未來 AI 時代的支付藍圖終於變得明朗和清晰起來。所以有時候東西做的太早,容易成為先烈而不是先鋒。微支付與按需支付這個領域,多年探索,無數失敗後終於發現,原來不是場景不對,而是主體不對。

人與人之間是不需要微支付的,因為人類的交易頻率相對較低,交易金額相對較大,且習慣於信任和賒帳機制。但 Agent 與 Agent 之間才是微支付真正大施拳腳的舞台。AI Agent 的交互頻率可能達到每秒數百次,每次交易金額可能僅為幾美分甚至更少,且 Agent 之間缺乏信任機制,需要即時結算。這種特性與微支付的技術特點完美契合。

x402 作為 Agent 之間基於 Crypto 的支付協議,提供了標準化的支付接口和結算機制。當一個 AI Agent 需要調用另一個 Agent 的服務時,可以透過 x402 協議進行即時支付和結算,無需人工介入或中心化中介。這種無摩擦的支付體驗是 Agent 經濟運作的基礎設施。

PING 的爆火則證明了市場對這個賽道的認可。當 x402 協議逐漸成為 Agent 支付的事實標準時,基於該協議建立的項目如 PING 和 PayAI 自然獲得了關注和資金流入。這種「協議層爆火→應用層受益」的模式,在加密貨幣歷史上多次重演。以太坊的智能合約標準帶火了 DeFi 協議,ERC-721 標準帶火了 NFT 市場,現在 x402 正在帶火 Agent 支付生態。

PING 與 PayAI 的實際應用場景

x402 帶火 PING 的核心原因在於其解決了實際問題。在 AI Agent 經濟中,一個 Agent 可能需要調用數百個其他 Agent 的服務來完成複雜任務。例如,一個自動交易 Agent 可能需要調用市場數據 Agent、風險分析 Agent、執行 Agent 等多個服務。若每次調用都需要人工授權支付,整個系統將無法運作。x402 和 PING 提供的自動化、即時的微支付機制,使得這種複雜的 Agent 協作成為可能。

PayAI 則專注於 AI 服務的按需計費。當你使用 AI 生成圖片、編寫代碼或分析數據時,不需要購買月度訂閱,而是按實際使用量支付。這種模式對於偶爾使用 AI 服務的用戶更加經濟,對於 AI 服務提供者而言也能更精準地獲得收入。x402 協議為這種按需計費提供了技術基礎,而 PING 和 PayAI 則是具體的應用實現。

x402 與 PING 的技術優勢

即時結算:Agent 間交易無需等待區塊確認,毫秒級完成支付

微額支付:支持低至 0.000001 美元的支付,適合高頻小額場景

自動化執行:無需人工干預,Agent 自主完成支付決策和執行

跨鏈互通:支持多條區塊鏈,Agent 可在不同鏈上無縫支付

從投資角度看,PING 的爆火不僅是短期投機,更反映了市場對 Agent 經濟基礎設施的長期價值判斷。隨著 AI Agent 數量呈指數級增長,Agent 間的支付需求也將爆發式增長。x402 和 PING 作為這個賽道的早期標準制定者,可能享受巨大的網絡效應紅利。

為何這次不同:從先烈到先鋒的關鍵

所以有時候東西做的太早,容易成為先烈而不是先鋒。微支付與按需支付這個領域,多年探索,無數失敗後終於發現,原來不是場景不對,而是主體不對。閃電網絡、Nano、IOTA、BSV 都是技術上可行的方案,但它們失敗的根本原因是試圖讓人類用戶接受微支付,而人類用戶根本不需要這種支付方式。

x402 與 PING 成功的關鍵在於找對了需求方。Agent 與 Agent 之間的交互才是微支付真正大施拳腳的舞台。AI Agent 不會嫌麻煩,不會介意每次交易只有 0.0001 美元,也不需要心理帳戶和交易摩擦考量。對 Agent 而言,按實際使用量精確計費是最合理的商業模式。

時機也至關重要。2023 年 ChatGPT 的爆發開啟了 AI 時代,2024 年 AI Agent 開始大規模商業化,2025 年 Agent 間協作成為主流需求。x402 和 PING 恰好在這個需求爆發的時間點推出,既不太早成為先烈,也不太晚錯失先機。這種時機把握是創業成功的關鍵要素。

從生態系統角度看,x402 不僅是一個支付協議,更可能演變為 Agent 經濟的基礎層。未來可能出現基於 x402 的 Agent 市場、信譽系統、服務發現機制等上層應用。PING 作為早期應用之一,有機會在這個生態中占據重要位置。隨著更多開發者基於 x402 構建應用,網絡效應將持續增強,先行者優勢將越來越明顯。

BTC-2.05%
NANO0.07%
IOTA-1.46%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