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活動:#发帖赢代币CGN 💥
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CGN、Launchpool 或 CandyDrop 相關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1,333 枚 CGN 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10月24日 18:00 – 11月4日 24:00(UTC+8)
📌 相關詳情:
Launchpool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771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763
📌 參與方式:
1️⃣ 在 Gate 廣場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CGN 或相關活動(Launchpool / CandyDrop)相關;
2️⃣ 內容不少於 80 字;
3️⃣ 帖子添加話題:#發帖贏代幣CGN
4️⃣ 附上任意活動參與截圖
🏆 獎勵設置(總獎池:1,333 CGN)
🥇 一等獎(1名):333 CGN
🥈 二等獎(2名):200 CGN / 人
🥉 三等獎(6名):100 CGN / 人
📄 注意事項: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
獲獎者需完成 Gate 廣場身分認證;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 Gate 所有。
OpenSea CEO確認2026年Q1推出SEA代幣:50%用於空投,從NFT巨頭轉型全鏈交易聚合器
OpenSea 首席執行官 Devin Finzer 近日確認,公司將於 2026 年第一季度推出市場期待已久的 SEA 代幣。此次代幣發行將把總供應量的 50% 分配給社區和早期用戶,同時 OpenSea 承諾將把平台 50% 的收入用於回購 SEA 代幣,並引入質押(Staking)機制。這一戰略宣布標志着 OpenSea 正式完成從 NFT 龍頭到支持 22 條區塊鏈的“全鏈加密交易聚合器”的重大轉型。
戰略大轉向:從 NFT 泡沫到“交易一切”
OpenSea 此次推出代幣和新的經濟模型,是其在 NFT 市場崩潰後,爲適應宏觀趨勢而進行的必要和徹底的轉型。
NFT 市場崩潰與 OpenSea 的自救
在 2022 年 1 月 NFT 狂熱的頂峯時期,OpenSea 每月收入高達 1.25 億美元,估值曾達 133 億美元。然而,隨着 NFT 交易量從 2021 年峯值暴跌 90% 以上,其月收入到 2023 年底一度降至 300 萬美元。面對市場萎縮和來自 Blur 等競爭對手的激烈挑戰,OpenSea 被迫裁員過半,並進行了一次重大戰略重置。
轉型爲全鏈交易聚合器
CEO Finzer 明確表示“你不能對抗宏觀趨勢”,市場需求已轉向“交易一切,而不僅僅是數字藝術”。
交易量的結構性變化
OpenSea 本月錄得 26 億美元的交易量中,超過 90% 來自於代幣交易,而非 NFT。
多鏈擴展
平台目前已支持 22 條區塊鏈,並新增了移動應用和永續期貨交易等工具。
聚合器功能
OpenSea 現在可以聚合來自 Uniswap 和 Meteora 等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買賣訂單,通過 0.9% 的交易費用每月創造約 1600 萬美元收入。
SEA 代幣經濟學:激勵、價值捕獲與社區賦權
SEA 代幣的設計目標是強化其在市場中的實用性和長期價值。
社區優先的代幣分配
Finzer 確認,SEA 代幣總供應量的 50% 將分配給社區,其中早期用戶和獎勵計劃參與者將獲得單獨的分配額度。這一高比例的社區分配旨在回饋用戶,並激發社區活力。
價值捕獲的“雙重引擎”
50% 收入回購(Buyback)
OpenSea 承諾將平台 50% 的收入用於回購 SEA 代幣。收入回購機制是中心化平台常見的價值捕獲手段,旨在減少流通供應量,直接提升代幣價值。
質押(Staking)效用
用戶將能夠質押 SEA 代幣,支持他們最喜歡的 NFT 系列或項目。質押不僅爲代幣提供了實用性,也進一步將平台用戶與創作者生態捆綁在一起。
交易量創三年新高:重生之路的證明
SEA 代幣的首次亮相雖比市場預期推遲了一年多,但其宣布正值 OpenSea 業務轉型的關鍵時刻。在 2025 年 10 月的前兩周,OpenSea 處理了 16 億美元的加密貨幣交易和 2.3 億美元的 NFT 交易,創下了三年多以來的最高月度交易量。這一數據有力地證明了 OpenSea 轉型爲“交易任何加密資產”平台的成功。
結語
SEA 代幣的推出是 OpenSea 戰略轉型的高潮,它標志着平台不再滿足於作爲 NFT 歷史的紀念碑,而是要以全鏈交易聚合器的身分,重新融入加密貨幣主流交易的浪潮。50% 的社區分配和 50% 的收入回購機制,爲 SEA 代幣的長期價值和社區參與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一舉措不僅爲 OpenSea 帶來了新的增長點,也爲整個 NFT 市場在後泡沫時代的生存和進化提供了新的範例。
免責聲明:本文爲新聞資訊,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加密市場波動劇烈,投資者應謹慎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