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广场活动:#发帖赢代币CGN 💥
在 Gate 广场发布与 CGN、Launchpool 或 CandyDrop 相关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1,333 枚 CGN 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10月24日 18:00 – 11月4日 24:00(UTC+8)
📌 相关详情:
Launchpool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771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763
📌 参与方式:
1️⃣ 在 Gate 广场发布原创内容,主题需与 CGN 或相关活动(Launchpool / CandyDrop)相关;
2️⃣ 内容不少于 80 字;
3️⃣ 帖子添加话题:#发帖赢代币CGN
4️⃣ 附上任意活动参与截图
🏆 奖励设置(总奖池:1,333 CGN)
🥇 一等奖(1名):333 CGN
🥈 二等奖(2名):200 CGN / 人
🥉 三等奖(6名):100 CGN / 人
📄 注意事项: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
获奖者需完成 Gate 广场身份认证;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 Gate 所有。
区块链交易可撤销?Circle 稳定币「后悔药」计划引爆加密市场大辩论
加密货币世界正面临一场关于其根本原则的激烈辩论。Circle 总裁 Heath Tarbert 近日透露公司正在研究稳定币可逆交易机制,这一消息如同一颗炸弹,在加密社群中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争议。这项计划直接挑战了「交易不可逆」这一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特性,可能彻底改变我们对加密货币的认知和使用方式。
Circle 的「后悔药」计划:在不可变与用户保护间寻求平衡
Heath Tarbert 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Circle 正在探索一种能够在诈欺和骇客攻击情况下回滚交易的机制,同时仍保持结算的终结性。这一机制不会直接在 Circle 正在开发的 Arc 区块链上实现,而是通过添加一个「反向支付」层来实现,类似于信用卡退款的工作方式。
「我们在思考是否有可能实现交易的可逆性,同时保持结算的终结性,」Tarbert 解释道。这意味着,如果用户遭遇诈骗或骇客攻击,理论上可以通过某种机制将资金追回,而不必依赖执法机构的介入。
Circle 的这一计划背后有明确的战略考量:让 USDC 更像传统金融产品,以吸引银行和大型金融机构的采用。Tarbert 特别提到,传统金融系统中的某些保护机制在当前的加密世界中并不存在,而「某种程度的防骗撤销功能」可能是必要的,特别是在「大家都同意的情况下」。
稳定币发行方的干预权力:现状与差异
事实上,主要稳定币发行方早已拥有一定程度的干预能力,只是实施方式和积极程度各不相同。
Tether 采取了相对积极的干预模式。其 USDT 智慧合约内建了「黑名单」和「后门」机制,使公司能够对特定地址执行冻结操作。在多起重大安全事件中,Tether 都迅速采取行动:
· 2020 年 KuCoin 交易所被骇时,Tether 紧急冻结了约 3500 万美元的 USDT
· 2021 年 Poly Network 跨链桥被骇事件中,立即冻结了骇客地址中约 3300 万枚 USDT
· 截至 2024 年 9 月,Tether 宣称已协助全球 180 个机构冻结了 1850 多个可疑钱包,追回约 18.6 亿美元资产
相比之下,Circle 一直走的是更为谨慎的合规路线。虽然 USDC 合约同样具有黑名单功能,但 Circle 通常只在收到有效的执法或法院指令时才会冻结地址。其服务条款明确指出,一旦 USDC 完成链上转帐,交易即不可逆,Circle 无权单方面撤销。
这种差异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得相当明显:当用户遭遇诈骗时,除非执法部门介入,Circle 通常不会主动冻结可疑地址。然而,在明确的合规要求下,Circle 也会采取行动:
· 2022 年美国制裁 Tornado Cash 后,Circle 冻结了相关地址上约 7.5 万美元的 USDC
· 2023 年应阿根廷当局要求,冻结了涉嫌诈骗的「LIBRA」团队的两个 Solana 地址,涉及约 5700 万枚 USDC
以太坊的可逆性争论:一段充满争议的历史
以太坊作为最大的智慧合约平台,其社群对交易可逆性的讨论由来已久,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提案和事件。
2016 年的 DAO 事件是区块链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撤销」骇客攻击结果的案例。当时骇客利用 DAO 合约漏洞转走了约 360 万枚 ETH,社群在激烈争议后选择了硬分叉方案,修改了特定帐户的余额状态,将被盗资金转入退款合约。
这一决定直接导致了以太坊社群的分裂,坚持「程式码即法律」原则的成员拒绝接受这次修改,继续使用未分叉的链,形成了今日的以太坊经典(ETC)。这一事件奠定了加密社群对可逆性议题的高度警惕态度。
从 EIP-156 到 ERC-20 R:可逆性提案的演进
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于 2016 年提出的 EIP-156 旨在提供一种恢复特定类型丢失 ETH 的机制,但该提案一直停留在讨论阶段,未被纳入任何以太坊升级。
2018 年初提出的 EIP-867 试图标准化以太坊恢复提案的流程,但引发了社群的激烈争论。时任 EIP 编辑 Yoichi Hirai 以「不符合以太坊哲学」为由拒绝将其合并为草案,并最终辞去编辑职位。
同年 4 月,Parity 团队提交的 EIP-999 试图解决 2017 年 11 月因钱包漏洞冻结的 513,774 ETH 问题。社群投票结果显示约 55% 反对实施,该提案最终未被采纳。
2022 年,史丹佛大学研究人员提出了 ERC-20 R 和 ERC-721 R 标准,为代币转帐引入可冻结和可撤销机制。这些标准设想在交易后设置一个争议窗口期,由去中心化「法官」决定是否执行交易回滚。这一提案同样引发了社群的强烈反响,支持者认为可减少骇客造成的损失,反对者则担忧人为参与会侵蚀区块链的抗审查特性。
「后悔药」的实际应用:成功与争议并存
在区块链发展史上,已有多个与「回滚」相关的重大事件,这些案例展示了可逆机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影响。
在无法进行链层面回滚的情况下,稳定币的冻结机制成为了重要的资金追回工具。2020 年 KuCoin 交易所被骇后,Tether 冻结约 3500 万 USDT,各项目升级合约冻结被盗代币,共挽回超过一半的资产。
2021 年 Poly Network 跨链桥被骇事件中,Tether 迅速冻结了 3300 万 USDT。虽然其它链上资产无法冻结,但最终骇客选择归还全部资金,部分原因是稳定币冻结使其难以变现。
加密社群的分歧:原则与实用性的拉锯战
Circle 的可逆交易提案在加密社群中引发了激烈争议,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
支持者认为,在 2020 年发生 78 亿美元、2021 年发生 140 亿美元加密盗窃的背景下,完全不可逆的交易模式已成为主流采纳的障碍。引入可逆机制可大幅减少骇客造成的损失,提高普通用户的安全感,促进加密货币的广泛采用。
反对者则担忧这将侵蚀区块链的核心价值。「程式码即法律」的理念是加密货币区别于传统金融的根本特征,引入人为干预机制可能导致审查和监管介入,最终使区块链沦为传统金融系统的翻版。
特别令人担忧的是「去中心化法官」机制,质疑者认为这与 DeFi 去信任化原则背道而驰。如果政府能够利用此机制撤销交易,区块链的抗审查特性将荡然无存。
未来展望:分层解决方案的可能性
Circle 的可逆交易探索反映了一个根本性矛盾:如何在保持区块链不可变性核心价值的同时,为用户提供必要的保护机制。从技术发展趋势看,完全的不可逆性与现实世界的复杂需求之间确实存在张力。
未来的解决方案可能呈现出分层化的特征:底层区块链保持不可变,但在应用层、代币层和治理层提供各种「软性可逆」选项。稳定币的冻结机制、多签钱包的延时确认、智慧合约的仲裁介面,都在不修改链上历史的前提下实现了某种程度的风险控制。
Circle 的提案如果最终实施,将代表稳定币领域向传统金融标准的靠拢。但其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技术实现,更在于能否获得加密社群的认可。历史经验表明,任何试图常规化交易回滚的提案都会遭遇强烈阻力,Circle 能否在保护用户与维护去中心化信任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