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User-bd369041
vip
幣齡 0 年
最高等級 0
用戶暫無簡介
近期 @official_bluff 開放了預上線,
這可能是本季度把「金融機制 + 用戶心理」結合得最巧妙的一個項目。
表面看是個試玩平台,
但實際它在測試一種「點數經濟模型」的閉環穩定性。
⏹️︎ 簡單講,目前 Bluff 內部存在兩層設計邏輯:
* 一層是 Faucet 層(內環):
用戶每日自動領取 1000 美元測試額度,用於參與不同玩法;
所有收益、損失、點數計算均在虛擬資金環境中進行。
* 另一層是 Points 層(外環):
玩家通過參與遊戲累計 Blink Points;
這些點數未來可能映射爲 $BLUFF 或相關生態激勵,
從而形成一個由行爲驅動、非資本驅動的積分飛輪。
⏹️︎ 從機制上看,這其實是一次「風險博弈可視化實驗」:
* 通過每日固定資金額度(內環)模擬真實交易心理;
* 通過積分競爭(外環)制造可持續的遊戲動機;
* 平衡了“體驗 → 成就 → 激勵”的三段式路徑。
這種結構天然能篩選出兩類人:
一類是短期衝榜的玩家;
另一類是想研究其激勵結構與長期潛力的觀察者。
目前的關鍵變量在於:Blink Points 的分布與產出節奏,
這將決定後續 $BLUFF 的分配方式,以及生態經濟模型的可持續性。
但就目前反饋來看,@official_bluff 的機制遠比傳統“積分空投”要精巧得多,
既控制了早期通脹,也讓用戶在「零真實損失」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最近在看 @Infinit_Labs,感覺這玩意兒挺未來感。以前做 DeFi,每次開錢包、籤名、切鏈、復投,光是操作流程就夠人頭大了。
INFINIT 的核心亮點就是全自動化——你只要定個目標,比如“跑個穩定收益策略”或者“做個跨鏈套利”,它背後的 AI Agent 就會自己去找協議、部署合約、執行操作,省得你動手。
它本身不是普通平台,而是個DeFi 抽象層。開發者可以像搭積木一樣拼策略,支持 TypeScript,門檻極低。
生態越來越大,現在已經有 22 個代理、100+ 數據源、1.7 萬代理接入 ACP 協議,後面還會支持 x402 兼容,代理間交易秒結算,像給整個系統裝了個加速器。
說白了,INFINIT 不只是工具,而是給 DeFi 插上了智能執行的大腦。未來懶人理財、策略套利、跨鏈收益,全都可以靠它自動跑,真的是 DeFi 的升級版“智能管家”。
@KaitoAI #KaitoYap #Yap #Yaps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早上好啊兄弟們,今天又是陽光明媚的一天,起牀刷推老看到有人在聊 @irys_xyz,這項目是真的有點東西。
它是個專門做“數據上鏈”的基礎設施,幫 Web3、AI、創作者把數據變成能用、能賺的錢。8 月份剛拿了 1000 萬美金 A 輪融資,總融資已經 2000 萬了。聽說測試網跑了 10 億+ 筆交易,TPS 能到 10 萬,比 Arweave 便宜幾十倍、比 FIL 快多了。
現在社區特別活躍,大家都在 Kaito、Questland、Galxe 上衝任務攢 XP。主網和 TGE 據說 11 月就要上,年化收益可能在 20% 左右。
不是那種炒概念的項目,而是踏實在鋪數據基礎設施的路。未來數據經濟爆發,Irys 估計能衝一波。去 Portal 玩玩測試網,留點鏈上記錄,說不定就埋伏上車了。
如果你感興趣,趕緊去 Portal 玩玩測試網,積累點 on-chain 歷史。總之,Stay Hirys!
@KaitoAI #KaitoYap #Yap #Yaps
@Galxe #Starboard
AR0.42%
FIL5.37%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最近注意到 @Infinit_Labs 已經進入 V2 公測了,而且在 2025 年 10 月把 Intelligence 和 Strategies 兩套工具合並成了一個體系,這基本意味着項目從“概念驗證”正式跨進“準備大規模用”的階段。
Infinit 想做的,其實很簡單:
用 AI 代理把 DeFi 變成“自動跑”的金融系統,解決傳統 DeFi 又難又碎的問題。
他們的架構是模塊化的,支持 Arbitrum 等 EVM 鏈,可以跨鏈通信並非托管執行;底層共識用的是確定性邏輯,保證代理之間協作透明且高效。
目前的鏈上表現也不算小打小鬧:
已接入 546,500+ 錢包
執行超 590,000 筆代理交易
平均自動化 16.5 個操作步驟
TPS 表現穩定
生態合作也鋪開得挺猛:
和 @ElectricCapital、@mirana、@hashed_official 有深度聯動,還接了 Google Cloud 和 A2A 標準,錢包端也支持 Ambire 和 Uniswap 的智能化托管體驗。開發者現在甚至能“一鍵構建策略”直接參與。
我們判斷它解決的其實就是 DeFi 的門檻問題——
把“只懂高手玩的東西”變成大衆能用的基礎設施。
就像雲基礎設施當年重塑 Web2 應用那樣,
Infinit 可能在奠定 DeFi 的“智能執行層”。
如果它真能跑到百萬級用戶,那這可能會是鏈上金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兄弟們,最近刷X的時候,總看到大家在聊 @Theo_Network 這個項目,感覺它真不是一般的DeFi玩家,而是要重塑全球市場的狠角色!
Theo就是橋接鏈上資金和傳統金融的超級平台,讓你能輕鬆玩轉真實世界資產(RWA)。比如他們的thBILL,是個機構級貨幣市場基金,跟渣打銀行的Libeara合作,背後有真實國債支撐,收益率穩穩的,還能跨鏈借貸、槓杆操作。TVL已經衝到1.29億刀,兩個月翻了四倍,機構們都在悄悄加倉。
現在更勁爆的是thGOLD即將上線——想象一下,黃金也能在鏈上流動,借貸、合成衍生品,流動性比傳統市場還猛!團隊出身Optiver、IMC這些頂級量化機構,融了2000萬刀,Hack VC和Anthos都投了。不是吹牛,這套系統一旦跑通,DeFi的碎片化流動性問題就解決了。
趕緊去Galxe做任務,綁定錢包,賺Theo積分和潛在空投。或者上Guild刷VIP角色,門檻不高,幾分鍾搞定。
跟着Theo,鏈上金融的未來就在眼前。
@KaitoAI #KaitoYap #Yap #Yaps
#TheoNetwork #RWA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SentientAGI 最新動態:開源 AGI 革命進行中 🚀
最近,@SentientAGI 團隊動作頻頻:
NeurIPS 2025 收錄 4 篇論文,包括
🔹OML 1.0(嵌入 24,576 個指紋,性能零損失)
🔹LiveCodeBenchPro 基準
🔹MindGames Arena 競賽
🔹Lock-LLMs 工作坊
🔹SPIN-Bench 基準發布,與普林斯頓和 UT Austin 合作,測試長時序多代理策略
社區反響熱烈!AMA 已於 10 月 27 日舉行,聯合創始人 @sandeepnailwal 分享了開放去中心化 AI 願景。
亞洲巡回峯會
🔹北京、上海、首爾三站吸引數百參與者
🔹韓國 BD 負責人 @namyura_ 主持聚會,匯聚 AI & Crypto 構建者
GRID 網路進展
🔹已集成 1200+ 節點
🔹40+ 代理
🔹50+ 數據源
🔹200 萬用戶等待接入
核心研究團隊
🔹Sewoong Oh:領導 AI 研究
🔹Peiyao Sheng:聚焦代理安全
🔹Edoardo Contente:推進指紋魯棒性
🔹Salah Alzu’bi:探索多代理系統
社區活動
🔹社區成員藝術創作活躍
🔹YAP 競賽持續進行
🔹TGE 傳聞:11 月中旬,空投佔比 10%,基於真實貢獻
SentientAGI 不只是一個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這兩年有個趨勢越來越明顯:AI 把 GPU 變成了“新黃金”,而鏈上金融正在把“真資產”拖上區塊鏈。
@gaib_ai 正好踩在這兩條浪潮的交匯點上。
✅ GAIB 不是拿錢去炒狗莊 —— 是給 GPU & 機器人做“鏈上融資”
簡單講,它在幹一件過去只有基金、銀行、國家主權基金才能幹的事:
把鏈上閒錢,投進真實的 AI 基建公司做融資,換真實現金流回報。
它現在合作的對象不是 PPT 項目,而是實打實的數據中心:
🔹Siam AI Cloud(泰國)
亞洲首家主權級 NVIDIA 夥伴
GAIB 給它批了 3 億美金 GPU 抵押融資,目標收益約 15% 年化
—— 目前亞洲最大 GPU 代幣化融資
🔹GMI Cloud(美國)
在 5 國有 8 個數據中心
聯創 Alex Yeh 同時是 GAIB 聯創
—— 這不是路演,這是“自己給自己行業融資”
🔹比特幣時代,礦機印鈔;
AI 時代,GPU 印鈔;
GAIB 做的事,就是把“AI 礦機收益”包裝成可上鏈的金融產品。
✅ 收益從哪來?不是二級市場幻覺,是現金流
AID 負責穩定進出與結算,sAID 負責把真實世界的 AI 基建現金流分給持有者。
他們資金配置不是單點賭博,而是組合:
🔹~30% 放美債保流動性
🔹~70% 投 GPU/機器人融資(債券收益 10–20% / 股權收益 60–80% / 夾層融資)
BTC1.93%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我想向所有正在探索 @dango 的建設者、交易者和創新者致以問候。從近期的進展來看,項目已經進入關鍵階段 —— Testnet-3 已全面運行,這意味着它正順利邁向 Q4 主網上線。
當前階段的表現證明其系統已具備穩定性,交互順暢,吸引了數以千計的早期參與者,也驗證了團隊在底層執行上的交付能力。
從設計邏輯上看,我們認爲 @dango 正在解決 DeFi 長期存在的“碎片化”問題 —— 它試圖構建一個統一的超級 app 鏈,跨鏈交易無需經歷傳統復雜步驟。
其技術亮點在於鏈上 CLOB(中心化風格限價撮合訂單簿)模型,把中心化交易所的精細流動性與鏈上透明性結合,實現:
🔹無 Gas 交易
🔹抗 MEV 機制
🔹原生支持 BTC / ETH 等資產
🔹統一保證金系統,支持 Spot、Perp 等跨市場抵押,提高資金效率
來自測試網的數據進一步驗證了這一設計:
🔹超過 85,000 份 OAT 已在 @Galxe 領取
🔹用戶反饋普遍表示交易體驗接近 CEX 級別
🔹系統可處理高吞吐場景,TPS 承壓測試無瓶頸
這些都表明其具備現實落地可行性。
在生態拓展方面,@dango 已與 @cookiedotfun 與 @LayerBankFi 等項目建立合作 —— 構建“社交+流動性”的正循環,使用戶參與行爲也能轉化爲生態深度與收益。
同時,社區治理層面引入 “Council
BTC1.93%
ETH2.39%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 熱門話題查看更多
  • 置頂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