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課

母體技術分析——方法論

《Gate Learn Futures》中級課程將全面介紹多種技術指標的概念與應用,包括 K 線圖、技術型態分析、移動平均線與趨勢線。 本篇將作為《技術分析:理解合約交易趨勢的有力工具》課程的總結,我們將深入分析技術分析於合約式交易中的核心作用,協助使用者理解各項技能的理論基礎。

技術分析常見迷思

加密貨幣交易新手在掌握趨勢線、圖表型態和K線組合前,往往難以獲利。絕大多數業餘交易者最終被市場淘汰,甚至虧損殆盡。錯誤觀念常讓人忽略加密貨幣交易的三大核心:

1:忽略市場與交易的本質。

理解市場,是投資者立足並獲利的根本,也是交易者建立理念與策略體系的核心。

市場本質在於財富再分配,價格漲跌由多頭與空頭情緒驅動。最終,價格的形成來自多空雙方的博弈。

市場高度不可預測、不穩定且劇烈波動,主要受人類情緒波動影響。價格會因多方力量博弈、政策、消息、資金及情緒不同,在各週期下呈現不同軌跡。短期來看市場混亂無序,長期則展現明顯趨勢。

2. 忽略時間週期對技術型態信號的影響。

技術型態可劃分為多種時間週期,如5分鐘、15分鐘、1小時、1天、1週等。通常,長期趨勢決定短期走勢。也就是說,只要長期趨勢不變,短期趨勢難以逆轉。因此,僅憑短週期型態給出的高低點進行買賣,很難取得成功。討論趨勢必須結合時間週期,唯有多週期觀察價格軌跡,才能獲得更準確的信號。只要長期趨勢穩定,現有走勢也有持續的可能。

大數據證實,順勢交易者的收益普遍高於短線投機者。技術分析正是協助交易者發掘並跟隨趨勢。

3. 第三點:過度依賴單一交易信號並套用至所有場景。

市場並沒有「萬靈丹」。也就是說,沒有任何技術指標適用於所有交易場景。交易信號分為趨勢型與震盪型。趨勢型如布林帶、ADX、均線等,震盪型則有RSI、KDJ、ROC、CCI等。新手常犯的錯誤是不分場景濫用指標,容易因誤信號導致重大虧損。

成熟交易者會結合多種技術指標,憑藉多年實戰經驗建立獨特分析體系,有效因應各種市場情境。

究其根本,技術分析具有主觀性,工具效益取決於使用者。資本市場風險與收益並存,虧損時應反思風險管理,而不是歸咎於工具本身。

技術分析的正統理論基礎

技術分析建立在以下三大假設:

  1. 市場行為涵蓋且消化所有資訊;

  2. 價格會沿著一定趨勢運行;

  3. 歷史總會重演。

技術分析透過價格線與圖表來分析、評估市場趨勢。其有效性來自於價格遵循特定規律,這正體現第三項假設:歷史重演,也是三大假設中最重要的一環。

為何歷史會重演?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理解市場三大影響因素:價格、行為與心理。「價格」是市場行為的結果,也是多空博弈的產物。交易行為受買賣雙方心理影響,而交易心理主要包含恐懼與貪婪兩種情緒。由於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與情緒具有慣性,價格趨勢經常在關鍵週期節點沿既定路徑發展。

揭示價格慣性後,技術分析有助於更精準掌握市場狀態,並反映特定週期下的價格趨勢。交易者可利用支撐位/阻力位,分析買賣最適價格。每位投資者可結合不同週期的技術型態,建立契合自身投資習慣的分析體系,多元預測市場走向。不同型態投資者皆可依自身策略掌握交易時機,以爭取最大報酬。

查爾斯.亨利.道於1884年7月3日發明股票市場平均價格指數,最初僅涵蓋11檔股票,其中9檔為鐵路類股。1897年,指數分化為12檔工業類股與20檔鐵路類股。1928年工業類股擴增至30檔,1929年再增加公用事業指數。雖然新指數持續出現,但皆源自道氏在1884年創立的價格指數。

股票市場技術分析歷史可追溯至百年前,歷經長期演化,已形成成熟分析架構。加密貨幣市場分析理論基礎與股票市場同源,並根據加密資產特性調整,更契合市場環境。

道氏理論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主流技術分析理論的起源,幾乎所有技術分析架構都可視為道氏理論的不同表現形式。道氏堪稱技術分析體系的奠基者。

主流技術分析派別

技術分析者主要分為指標派、圖線派、型態派、K線派、波浪派五大流派。

1、指標派

指標派以數學模型計算各類技術指標,反映市場某一特定面向。指標數值稱為「技術指標」,指標間的關係可直觀呈現市場狀態,供決策參考。許多技術指標揭示的資訊,往往在市場報告難以直接知悉。

常用技術指標有VOL、MACD、KDJ、RSI、MA等,分為趨勢型、震盪型、量能型三類。

2、圖線派

圖線派依特定方法與原則在圖表上繪製直線,進而推測價格走勢。

畫線方法至關重要,線條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分析準確度。市場長期實踐累積多種畫線理論,知名如趨勢線、通道線,以及黃金交叉、甘氏線(Gann Line)、角度線等亦常應用於交易。靈活運用這些線條,能大幅提升市場勝率。

3、型態派

型態派認為,透過觀察價格軌跡形狀,可判斷市場多頭或空頭趨勢,為交易提供指引。較知名的型態如M頭、W底、頭肩頂、頭肩底等,皆源自歷代交易者經驗累積。

  1. K線派

K線派透過各式K線型態分析多空力量對比,判斷強弱,進而判斷主導方是否具備絕對優勢或市場格局是否轉變。K線圖是技術分析最重要的圖表,相關內容將於專文詳述。

僅一日週期內K線型態即有十餘種,若跨足更長週期,組合數量更難統計。交易者歷經多年實戰,已歸納出多套高效K線組合判斷趨勢。未來仍會持續有新方法出現,成為交易者常用工具。

5、波浪派

波浪理論源自美國查爾斯.J.柯林斯1978年著作《波浪理論的起源》,其真正創始人是艾略特,他於20世紀30年代首創波浪理論。

波浪理論將價格漲跌、不同週期的連續升降比擬為波浪運動。就像海浪依規律起伏,市場價格同樣遵循特定法則波動。

簡言之,價格上漲通常經歷五浪,下跌則僅三浪。藉由計數浪數,可預測趨勢何時轉折,實現多空轉換。

與其他流派僅能在趨勢形成後辨識不同,波浪派可在市場尚未發生前預測頂部與底部。不過波浪理論也被認為是最難掌握的技術分析工具。實務應用上,交易者常陷於大浪包小浪、無數浪交錯的困境。波浪理論往往是事後分析更為精確,完整週期結束後能準確計算,但趨勢發展過程中幾乎難以作出精準預測。

上述五大技術分析方法為交易者理解市場變化提供不同視角。不論理論基礎如何,皆經市場驗證而得以留存。這些方法是無數交易者智慧與經驗的結晶。

雖然五大分析方法切入價格角度各異,但並不互相排斥,因共同目標都是協助交易者理解市場。工具可靈活組合,提升判斷準確度。例如,指標分析可搭配切線或型態技術結論。

五大技術分析方法各有側重,有的重視長期趨勢,有的著眼短線;有的強調價格相對位置,有的關注絕對數值;有的講究時間,有的則專注價格。不論關注點為何,只要能創造獲利,交易者可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建立個人分析架構

  1. 夯實理論基礎
    建議所有投資人認真閱讀並深刻理解道氏理論。身為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石與經典教材,能協助交易者少走冤枉路。交易經驗決定獲利下限,理論深度決定收益上限。

  2. 洞悉交易本質,把握人性弱點
    交易本質已於前文說明,此處不再贅述。影響投資成敗的另一關鍵在交易過程中的情緒與心理。成熟交易者深知維持良好心態的重要,也理解人性侷限並尊重市場。正視侷限並合理承擔風險,才能在交易中取得更佳成績。

  3. 實戰是最佳老師,善於總結與反思
    除理論學習外,提升交易能力的最佳途徑是參與真實期貨交易,並歸納每次交易經驗。如此才能了解技術分析的邊界,認清自身能力極限。持續優化分析架構,提高準確度。

  4. 建立並優化交易系統
    科學管理部位,有效控管交易風險。交易系統初步建構後,應在實戰中持續優化,最終形成最適合自己交易習慣的完整架構。

總結

課程《技術分析:理解期貨交易趨勢的有用工具》涵蓋K線、趨勢、技術型態等基礎內容,精選並保留經典技術分析方法的核心,摒棄不再適用的理論。希望這些文章能協助大家深入理解關鍵交易工具,推動其在實務交易中的廣泛運用。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Gate.io對任何投資決策不負責任。文中所提及的技術分析、市場判斷、交易技巧及交易經驗分享,僅供參考,不應作為投資決策依據。投資具有風險與不確定性,本文不保證任何投資回報。

免責聲明
* 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課程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
* 本課程由入駐Gate Learn的作者創作,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絕不代表Gate Learn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