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當支付開始自己賺錢,說的就是 @humafinance !
有時候,一個新概念之所以成立、不是因爲它多聰明、而是因爲舊系統太笨。 PayFi 就是這樣的例子。
過去的支付系統被時間綁死了。跨境匯款要幾天,信用卡清算要幾周和貿易融資更像一場馬拉松。每一次結算,都有一筆資金在等。光是這部分預墊流動性,全球就鎖住了超過 4 萬億美元。這就是 PayFi 想解放的;沉睡的時間價值。
▰▰▰▰▰
傳統支付的問題?
近期,看了一下 Messari 的 PayFi 報告說道支付融資本來就是金融的根基,但它的效率被系統本身掏空了。
要匯一筆款,你要信任銀行;
要融資一張票據,你要等審批;
要跨境交易,你要先在對方國家放錢。
這套邏輯的問題不在信任,而在結構。
太多的時間都在等。而 PayFi 想做的事?很簡單,把等待的時間變成收益的時間。
▰▰▰▰▰
Huma 如何把支付流變成信用流?
如果要選一個真正跑通這個邏輯的項目,那就是 Huma。它不是在做一個更快的支付通道,而是把支付、信用和流動性放進同一個協議裏。
在 Huma 的模型下,一筆跨境結算不只是從 A 到 B、而是一個可以被融資、拆分、償付和再循環的現金流。Arf 用它來做跨境機構結算,Rain 用它來抵押穩定幣信用卡、BSOS 和 Roam 則用它融資貿易票據和硬件網路。
所有收益都來自真實交易費用和融資利差,沒有補貼、沒有排放,是真實現金流驅動的流水。
▰▰▰▰▰
Huma 近期數據
截至 8 月:Huma 的鏈上交易量接近 60 億美金,流動性超過 1.3 億、出借人年化收益在 10–20% 之間。
這些數字看起來不誇張,但關鍵是周轉率!同一筆資金,一年能轉 50 次!那意味着資金不是在躺着,是在運轉。這是 DeFi 協議很少能做到的。
▰▰▰▰▰
它爲什麼能做到?
※ 專注企業級支付場景
Huma 不做散戶貸款,不搞個人信用評分。它服務的是跨境結算,B2B 支付、貿易融資。這些領域的需求穩定,收益真實和抗週期。
※ 結構化金融的設計
每個資金池可以定義不同的期限,層級和償付方式。這不是普通的流動性池,更像鏈上的短期票據工廠。
※ 動態風控和合規底盤
通過鏈上/鏈下數據,與持牌機構合作、Huma 把信用評估和 KYC 融進協議邏輯裏,做到了開放的同時不失監管可讀性。
▰▰▰▰▰
外部大信號
Visa 最近發布的穩定幣信貸報告裏點名了 Huma。他們寫得很直接:
“穩定幣的潛力不只是支付,而是成爲信貸層的可編程貨幣。”
在報告裏,Huma 被視爲合規跨境支付融資的代表項目、它能讓出借人年化收益超過 10%、靠的是穩定幣結算帶來的高頻回流。
這意味着,傳統支付巨頭也意識到鏈上的信貸層,可能就是下一個 Visa 網路。
▰▰▰▰▰
風險與現實
當然,PayFi 並不輕鬆。跨法域的合規,鏈下數據上鏈的驗證、還有資金端的情緒波動、都決定了這不是一條能靠投機跑出來的賽道。
但好消息是:現在它已經在路上。隨着《Genius Act》,MiCA 等監管明確、
機構終於有理由合法進入這個市場!
▰▰▰▰▰
總結
Huma 一直想做的事很簡單:讓支付本身成爲資產。當你能在結算的過程中賺到錢,支付這件事就不再是成本、而是生產力。
也許這就是穩定幣之後,
下一個真正的金融敘事。
#KaitoYap @KaitoAI #Yap @humafinance_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