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出Web3計劃:區塊鏈作爲核心基礎技術,並不排除加密資產應用的發展!

5月1日

中國政府再次展示了其在區塊鏈技術領域的雄心,隨着全球數字化浪潮的推進。最近,北京的多個政府部門共同發布了一份名爲《北京區塊鏈創新與應用發展行動計劃 (2025-2027)》的文件,明確了未來三年區塊鏈的研究、基礎設施和產業融合計劃。該計劃不僅將區塊鏈定位爲“工業數字化的核心技術”,還暗示了在嚴格禁止加密貨幣的背景下,可能對“數字資產”應用進行探索。

高水平設計:三年行動計劃

北京的行動計劃超越了簡單的地方產業政策。顯然,它將區塊鏈技術提升到國家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戰略水平。該計劃聲明區塊鏈是“工業數字化發展的重要基礎”,具備“提升數據信任和優化流程效率”的無與倫比的潛力。這一定位意味着區塊鏈不再僅僅是一項新興技術,而是國家數字基礎設施的關鍵組成部分。

實施週期從2025年到2027年,目標是將北京打造成全球區塊鏈技術創新的標杆城市。該計劃由多個部門共同推出,如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衆觀村管理委員會和網路空間管理局,反映了政府的協作決心。

回顧2023年,中國發布了《Web3創新與發展白皮書》,聲稱“Web3是未來互聯網發展的不可逆轉趨勢”,並承諾在2023年至2024年間每年投資至少1億人民幣以支持Web3技術創新。這個新計劃是國家戰略的具體延續。

核心框架:一條鏈,一個網路,一個平台

該計劃的核心概念圍繞着"一條鏈,一個網路,一個平台",旨在構建一個自主高效的區塊鏈基礎設施系統:

  • 一條鏈:強調構建一個"下一代區塊鏈系統",技術先進、安全,並在中國獨立控制下具有卓越的性能。

  • 一個網路:計劃構建一個支持大規模節點接入的網路基礎設施,具有分層架構和多條區塊鏈的集成。該計劃提出了具體的技術指標,以實現“可靠的節點存儲達到PB級別”和“可靠的鏈間網路互聯達到千級別”。

  • 一個平台:建立一個通用的區塊鏈技術服務平台,集成基本功能,如可靠的數字身份管理、跨鏈數據目錄服務和標準化的證據存儲服務。

應用程序的實施:五個主要領域

與那些專注於加密貨幣金融創新的國家不同,中國的區塊鏈戰略一直強調“從虛擬走向現實”。北京的行動計劃已確定五個關鍵應用領域:

  • 健康: 確保電子醫療記錄和基因數據的真實性和不可變性。
  • 教育:在鏈上存儲學術證書和學分記錄,以便進行可靠的驗證。
  • 金融服務:在供應鏈金融、資產數字化和跨境支付中應用區塊鏈。
  • 運輸:實現安全的數據流量交換以進行智能管理。
  • 人工智能:爲AI模型訓練數據提供可靠的可追溯性。

微妙信號:數字資產價值轉換

在中國對加密貨幣的嚴格禁令背景下,關於“通過區塊鏈技術提高數字資產價值轉換能力”的計劃聲明引起了特別關注,這一點非常有趣。一些觀察人士將此解讀爲探索合規且非投機性的“數字資產”應用的可能開放,例如基於區塊鏈的數據資產、知識產權、數字證書等。

這是否意味着未來可能在特定領域和特定監管框架下,以非加密貨幣的形式探索像資產代幣化(這樣的應用?沒有明確的答案,但這句話無疑爲未來增添了一些想象力。

具有中國特徵的區塊鏈之路

北京的區塊鏈行動計劃清楚地確認了中國"擁抱區塊鏈技術,排除加密貨幣投機"的雙重政治立場。政府認識到區塊鏈技術在增強數據可信度和優化商業流程方面的巨大潛力,將其提升至國家數字基礎設施的戰略層面。

然而,相關部門對加密貨幣保持高度施壓的態度,嚴格防範可能帶來的金融風險和對貨幣主權的挑戰。中國的區塊鏈發展路徑顯現出明顯的“自上而下”、“國家主導”和“強烈面向應用”的特徵,這與西方模式形成鮮明對比。

我在想這種受控的方法是否真的會實現它所承諾的創新,還是僅僅會創造另一個僞裝成去中心化技術的中心化工具。盡管中國的加密貨幣空間仍然有限,但區塊鏈技術作爲支撐數百個行業的基礎設施,只要政府允許其真正的去中心化特性,發展前景廣闊。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