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特幣 Taproot 是比特幣區塊鏈於 2021 年 11 月實施的重要協議升級,被視為自 2017 年 SegWit 升級後最具影響力的技術革新。這次升級引入 Schnorr 簽章演算法,並透過梅克爾抽象語法樹(MAST)增強比特幣的隱私性、可擴展性以及智慧合約功能。Taproot 讓複雜交易和一般交易在區塊鏈上的呈現幾乎一致,降低手續費,提升網路效率,並為高階指令碼執行及鏈上應用奠定基礎。
比特幣核心開發者 Gregory Maxwell 於 2018 年提出 Taproot 的概念,旨在解決比特幣網路的關鍵挑戰,包括交易隱私、網路可擴展性和智慧合約功能侷限。Taproot 屬於一系列比特幣改進提案(BIP),主要包含 BIP340(Schnorr 簽章)、BIP341(Taproot)及 BIP342(Tapscript)。
經過比特幣社群三年討論、開發及測試,礦工透過區塊高度信號機制達成共識,最終於區塊高度 709,632 正式啟用升級。此過程展現比特幣去中心化治理特色,必須獲得網路參與者廣泛同意才能推動協議變更。
Taproot 的核心技術由三大組件組成,彼此緊密連結:
Schnorr 簽章演算法:取代原本橢圓曲線簽章演算法(ECDSA),Schnorr 簽章可將多重簽章聚合為單一簽章,顯著減少交易資料量並提升驗證效率,同時支援密鑰聚合,讓多重簽章交易與一般簽章交易外觀一致。
梅克爾抽象語法樹(MAST):讓交易參與者僅需公開實際執行的支出條件,而非整個智慧合約邏輯,強化隱私性並減少區塊鏈資料儲存量。
Tapscript:強化版的比特幣指令碼語言,擴展智慧合約能力,並預留未來升級空間。
這些技術整合應用後,Taproot 讓所有交易類型(包含複雜多重簽章與條件支付)在區塊鏈上表現一致,提升隱私保護並優化資料儲存與處理效率。
Taproot 雖具備多項技術優勢,仍面臨下列風險與挑戰:
採用率問題:Taproot 效益需錢包開發者、交易所及用戶共同採用,技術升級過渡期可能較長。
隱私考量:Taproot 雖提升交易隱私,但無法完全匿名,使用者仍須注意其他可能暴露身份的交易模式。
監管關注:比特幣交易隱私性提升,可能引起更嚴格的監管審查,特別是反洗錢及認識客戶規範。
技術複雜性:開發者與錢包服務商需投入大量資源理解與實作 Taproot 功能,可能延緩生態系實際應用速度。
潛在漏洞:重大協議升級可能帶來新安全風險,雖然 Taproot 已經過充分審查與測試。
Taproot 要成功部署,需比特幣生態系統密切合作並持續推動教育與技術支援。
Taproot 升級對比特幣生態系意義重大,不僅提升網路技術能力,更為打造更複雜、高效的比特幣應用奠定基礎。透過隱私保護、交易費用降低與智慧合約功能強化,Taproot 令比特幣網路更具彈性與實用性。此升級也展現比特幣在保持核心價值同時持續創新的能力,鞏固其加密貨幣領導地位,並為未來技術創新預留空間。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