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p AMM已迅速佔據Solana全網交易量的40%。為何這類機制尚未進軍EVM?
Proprietary AMM(Prop AMM)正快速崛起成為Solana DeFi生態的主導力量,主流交易對成交量占比已突破40%。這些由專業做市商主導的專屬平台,透過降低做市商遭套利者利用過時報價搶跑的風險,為市場提供深厚流動性與極具競爭力的定價。

https://dune.com/the_defi_report/prop-amms
然而Prop AMM的成功幾乎僅限於Solana。即使在Base或Optimism等高效、低成本的Layer 2上,Prop AMM仍未在EVM生態落地,原因何在?
本文將深入剖析Prop AMM的運作原理、其在EVM鏈面臨的技術與經濟障礙,以及一種有望推動其在EVM DeFi領域突破的新架構。
Prop AMM是一種自動化做市商機制,其資金池的流動性與定價由單一專業做市商主動管理,而非由公眾被動供給。
傳統AMM採用x * y = k公式(x、y分別代表池中兩種資產數量,k為固定常數)進行被動定價,而Prop AMM通常運用每秒多次更新的專屬公式。由於Prop AMM多為「黑盒」設計,具體公式未公開,但Obric在Sui鏈上的Prop AMM智能合約程式碼則是公開的(感謝@ markoggwp發現!),其中不變量k依賴於內部變數mult_x、mult_y與concentration。下圖展示做市商如何持續動態調整這些參數。

補充說明,Obric的價格曲線公式左側比x * y更複雜,但理解Prop AMM的核心在於其等於某個不變量k,做市商可動態調整k,實時優化價格曲線。

「價格曲線」將在本文反覆出現,它決定用戶在AMM交易時的實際成交價,也是做市商於Prop AMM持續調整的核心參數。深入理解Prop AMM前,先回顧AMM定價邏輯。例如Uniswap v2的WETH-USDC池(零手續費),價格由x * y = k公式被動決定,x和y為兩種資產數量,k為常數。只有曲線上的點才是用戶可成交的價格。
舉例,WETH-USDC池有100 WETH和400,000 USDC,當前曲線點為x = 100 WETH,y = 400,000 USDC,初始價格為400,000 USDC / 100 WETH = 4,000 USDC/WETH。常積k為xy = k = 40,000,000。若交易者買入1 WETH,需向池中添加USDC,WETH餘額降至99。為保持k不變,新的x、y仍需在曲線上,因此USDC餘額需增至40,000,000 / 99 ≈ 404,040.40 USDC。交易者實際支付了4,040.40 USDC購買1 WETH,價格高於初始4,000美元,原因即為滑點。這也是x y = k被稱為價格曲線的原因,資金池的任何成交價都必須是曲線上的一個點。
我們來分析做市商偏好AMM機制的原因。假如你是鏈上中央限價訂單簿(CLOB)做市商,更新報價時需取消並替換數千個限價訂單。若有N筆訂單,這是O(N)線性操作,鏈上執行既緩慢又消耗算力。
若能以一條數學曲線表示所有報價,只需調整定義曲線的幾個參數,無需管理N筆訂單。如此,O(N)問題化為O(1)常數操作。
為直觀展現價格曲線(如x*y = k)如何產生不同有效價格,以下以Ellipsis Labs開發的Prop AMM——SolFi為例。雖然價格曲線未公開,Ghostlabs繪製的下圖展示在某一Solana slot下,不同數量SOL兌換USDC的有效價格。(對EVM讀者而言,slot號類似區塊號。)每條線代表不同WSOL/USDC池,呈現多層次定價。做市商動態調整價格曲線,下方有效價格圖將隨slot變化。

https://github.com/tryghostxyz/solfi-sim/blob/main/static/curves_333436948.png
關鍵在於,做市商只需更新少數價格曲線參數,即可靈活調整定價,無需維護大量訂單。這正是Prop AMM的最大優勢,使做市商能以極高資本與算力效率提供深度、動態流動性。
Prop AMM需要主動管理,這仰賴兩個要素:低成本更新與優先執行。在Solana,低成本更新直接帶來優先執行。
做市商為何需要這兩項?首先,做市商會根據鏈速、庫存與資產指數價格(如中心化交易所)動態調整價格曲線。在Solana等高性能鏈上,若更新成本過高,做市商將難以頻繁調整。
其次,若做市商無法讓更新排在區塊頂部,過時報價將被套利者「撿漏」,必然虧損。
缺乏這兩項能力,做市商效率下降,使用者成交價也會惡化。
例如,Solana上的Prop AMM HumidiFi每秒可更新報價74次(感謝@ SliceAnalytics數據),如下圖:

https://dune.com/queries/5980584/9644764
來自EVM領域的人可能會問:「Solana slot約400ms,Prop AMM如何能在單一slot內多次更新價格?」
答案在於Solana的連續架構,與EVM的離散區塊模型本質不同。
補充:Flashblocks等方案類似Solana的shreds。根據@ Ashwinningg於CBER會議上的演講,每400ms slot最多可有32,000個shred,即每毫秒最多80個shred!200ms Flashblock速度是否能媲美Solana的連續架構,仍待驗證。
那麼Solana上的更新為何如此便宜,又如何帶來優先執行?
首先,雖然Solana上的Prop AMM實現為黑盒,但如Pinocchio等庫可用於CU優化Solana程式開發。Helius部落格有詳細介紹(連結),可將Solana程式從約4000 CU優化至約100 CU。

https://github.com/febo/p-token?tab=readme-ov-file#compute-units
再來看第二點。Solana在高層面上以Fee / Computer Units(Compute Units類似EVM的Gas)最高者優先執行,機制與EVM相似。
Prop AMM更新與Jupiter Swap的Compute Units對比,Prop AMM極為低耗,比例高達1:1000。
Prop AMM更新:簡單曲線更新極低資源消耗。Wintermute的更新僅需109 CU,交易總費用僅0.000007506 SOL。
Jupiter Swap:透過Jupiter路由的兌換可能高達~100,000 CU,交易總費用僅0.000005 SOL。
由於這種巨大差異,做市商僅需支付極低費用即可完成更新交易,遠高於兌換者的Fee/CU比,確保更新優先、低成本執行,始終排在區塊頂部,有效防止「有害流量」套利。
假設Prop AMM更新涉及寫入決定交易對價格曲線的變數。Solana上的Prop AMM程式為黑盒,做市商希望保密其策略,但Sui鏈Obric的Prop AMM實現可見,價格變數透過更新函數寫入智能合約。
感謝@ markoggwp提供發現!
基於此假設,EVM架構成為阻礙Solana Prop AMM模式在EVM落地的主要障礙。
以OP-Stack Layer 2鏈如Base和Unichain為例,交易按Priority Fee per Gas排序(類似Solana按Fee / CU優先)。
在EVM,寫操作的gas消耗極高。以SSTORE操作碼寫入一個值的存儲成本遠高於Solana上的更新。
Gas在EVM中等同Solana的Compute Units。
上述SSTORE gas數據假設每筆交易僅有一次寫入(冷寫),這是合理的,因為單筆交易不會發送多個更新。
雖然更新仍比兌換便宜,但gas消耗比例僅約10倍(且一次更新可能用到多個SSTORE),而Solana約為1000倍。
這導致兩項結論,使Solana Prop AMM模式在EVM上風險更高:
像EIP-1153(TSTORE用於瞬時存儲)創新帶來100 gas寫入,但該存儲僅在單筆交易期間有效,無法用於持久化價格更新以供後續兌換交易(如一個區塊期間)。
在回答此問題前,先明確「為什麼」。用戶始終追求更優報價,Prop AMM若能在以太坊及Layer 2鏈落地,將為用戶帶來更具競爭力的交易體驗,否則這些優勢僅限於Solana與中心化交易所。
要讓Prop AMM在EVM可行,回顧Solana Prop AMM成功的核心原因之一:
那麼如何讓Prop AMM更新在Layer 2 EVM鏈也能排在區塊頂部?有兩種路徑:降低寫入成本,或為Prop AMM更新創建優先通道。
降低寫入成本因EVM的狀態膨脹問題難以落地,廉價SSTORE可能導致狀態垃圾泛濫。
建議採用第二種方案,為Prop AMM更新創建優先通道。
Uniswap團隊的@ MarkToda提出一種新架構,結合鏈上Global Storage智能合約(程式碼倉庫)與專用builder策略。

https://github.com/flashbots/global-storage-smart-contract
具體流程如下:
Builder策略:這是關鍵的鏈下組件。區塊建構者實施策略,識別發送至Global Storage合約地址的交易。策略自動為這些更新交易預留區塊gas的前5-10%,並按優先費排序,以防止垃圾資訊。
注意,交易的to地址必須為Global Storage合約,確保只有直接發送至此地址且不調用其他兌換函數的交易能排在區塊頂部。

此架構優雅地解決兩大核心問題:
用戶兌換將依據做市商於區塊起始時更新的價格曲線執行,確保報價新鮮且受保護。此模式有效複刻Solana Prop AMM低成本、高優先級更新環境,為EVM市場效率開啟新紀元。
不過,該模式仍有部分開放問題,留待文末討論。
Proprietary AMM的可行性關鍵在於能否以極低成本實現優先執行,防止搶跑。
標準EVM架構使此目標成本高昂且風險巨大,而新架構則提供創新解法。結合鏈上Global Storage合約與鏈下builder策略,可為價格更新打造專屬「快車道」,不僅確保oracle更新於區塊頂部執行,更建立本地、封閉的費用市場,直接攻克核心障礙,使Prop AMM及所有依賴區塊頂部oracle更新的EVM DeFi類型不僅成為可能,更有望引領產業革新。
P.S:我正在尋求會議演講機會,歡迎Devconnect期間相關活動主辦方聯繫我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