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領域曾經發生過哪些重大安全漏洞事件?我們應該如何從這些案例中獲取經驗與啟示?

10/19/2025, 9:26:16 AM
深入剖析加密貨幣產業重大安全事件及其深遠影響,內容涵蓋智慧合約潛在安全風險、Gate 及 DeFi 平台常見的網路攻擊事件,以及託管服務可能帶來的相關風險。協助讀者理解這些案例為何強調採用先進安全機制及自主管理資產的重要性。特別適合安全管理人員、企業決策者與風險分析專家作為參考。

智能合約漏洞:自 2016 年以來重大駭客攻擊已累積損失超過 30 億美元

智能合約漏洞已成為加密貨幣生態系統中的主要風險來源,導致龐大的財務損失。自 2016 年起,產業因智能合約漏洞遭受多起重大駭客攻擊,累計損失已超過 30 億美元。這一嚴峻現況凸顯出在智能合約開發過程中,強化安全防護與嚴格審計的迫切需求。

下列為部分典型駭客事件:

年份 攻擊事件 損失金額(美元)
2016 The DAO $6,000萬
2018 Coincheck $53,400萬
2021 Poly Network $61,100萬
2022 Ronin Network $62,500萬

上述高知名度事件僅佔整體損失的一小部分。隨著智能合約架構愈趨複雜,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快速擴張,駭客攻擊風險也隨之升高。LAB 代幣作為多鏈交易基礎設施,結合多元交易功能,對於此類專案而言,完善安全機制與定期審計至關重要,以保障用戶資產並強化生態系統信任。

網路攻擊:交易所及 DeFi 平台遭遇的重大安全事件

近年來,加密貨幣產業屢遭針對交易所與 DeFi 平台的網路攻擊,安全挑戰日益嚴峻。2021 年 8 月,Poly Network 因跨鏈協議漏洞,被盜初始金額超過 $60,000萬美元加密資產。2022 年 3 月,支援區塊鏈遊戲 Axie Infinity 的 Ronin Network 遭駭,約 $62,500萬美元等值的以太幣與 USDC 被竊。這些事件充分顯示,在加密產業不斷演進的情勢下,強化安全防護與提升應變能力至為關鍵。隨著產業規模擴大,攻擊手法也日漸複雜,產業必須升級安全協議與應急機制。LAB 專案結合多鏈交易基礎設施與 AI 研究引擎,致力於為多元交易場景提供高效執行與實用策略,協助產業迎戰安全威脅。

中心化風險:依賴託管服務所帶來的安全隱憂

加密貨幣交易所採用中心化運作模式,為用戶帶來明顯風險。託管服務雖便利,但使用者須將私鑰控制權交付平台,形成單點故障,使交易所易受駭客入侵、內部不當行為及監管衝擊。近期多起交易所倒閉與資安事件顯示此模式潛藏巨大風險,用戶損失嚴重。例如,LAB 代幣目前排名第 1170 位,市值 $14,188,584,若存放於中心化平台同樣面臨風險。該代幣 24 小時成交量達 $5,477,967,交易活躍,眾多用戶可能因此暴露於中心化風險。此外,LAB 近一週價格上漲 74.53%,但過去 24 小時下跌 27.7%,足見在市場劇烈波動下,用戶宜親自掌控資產。為規避中心化風險,建議投資人優先選擇非託管方式,自主管理資產,確保數位資產完全歸屬個人。

* 本文章不作為 Gate 提供的投資理財建議或其他任何類型的建議。 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