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聯準會的鷹派立場對加密貨幣市場產生重大衝擊,使市場規模縮減15%。這波下跌主要來自聯準會上調核心PCE通膨預期,並對降息展現更保守的態度。央行將2025年通膨預估從2.2%調高至2.5%,同時全年僅預計降息兩次,低於先前預期的四次。這些政策調整引發全球市場避險情緒,比特幣在聯準會宣布降息25個基點後,單日重挫逾10%。
市場對這些變化的反應,從下列對照表可見一斑:
| 指標 | 聯準會公告前 | 聯準會公告後 |
|---|---|---|
| 比特幣價格變化 | 穩定 | -10% |
| 預期降息次數 | 4 | 2 |
| 核心PCE通膨預期 | 2.2% | 2.5% |
| 加密市場縮水 | - | 15% |
這波熊市不僅衝擊比特幣,也波及整體加密貨幣生態。分析師認為,聯準會持續鷹派的貨幣政策,可能導致比特幣及其他數位資產在2025年初維持低迷區間。加上地緣政治風險與監管環境變動,投資環境更加複雜,傳統風險評估標準正被重新定義。
根據2023年初至2024年中期的ENSO數據,5.2%通膨率再度點燃加密貨幣作為潛在通膨對沖工具的討論。這波顯著成長主要受到供應鏈瓶頸與需求暴增推動,帶動投資人尋找替代資產以保護財富。比特幣與以太坊成為熱門選項,特別是比特幣在2025年高通膨時期的表現顯著優於黃金。以下表格對比這些資產的表現:
| 資產 | 5%以上通膨期間表現(2025年) |
|---|---|
| 比特幣 | +30% |
| 黃金 | +24% |
| 以太坊 | 資料不可用 |
機構投資人參與進一步鞏固比特幣作為通膨對沖工具的地位。2025年調查顯示,全球46%的加密貨幣用戶視數位資產為對抗通膨的避險工具,較前幾年的29%大幅提升。不過,部分專家因比特幣波動性高,質疑其長期作為通膨對沖工具的可靠性,相關討論仍在進行。儘管如此,在日益不穩定的經濟環境下,加密貨幣的稀缺性與去中心化特性,仍持續吸引尋求避險的投資人。
2025年前四個月,傳統股市與加密貨幣市場之間展現高度連動。標普500指數下跌8%,創下50年來第八差開局,這波跌勢也明顯反映在加密市場,比特幣、以太坊等主要加密貨幣同步下挫20%。這種同步拋售凸顯兩大市場聯動性愈發緊密。
相關數據如下:
| 市場 | 下跌百分比 | 時間區間 |
|---|---|---|
| 標普500 | 8% | 2025年前4個月 |
| 主要加密貨幣 | 20% | 同期 |
這種並行下跌顯示兩個市場正同時受到相似的總體經濟因素影響。經濟不確定性,包括潛在政策轉向與全球緊張局勢,促使投資人對傳統與數位資產均趨於保守。這種高度相關性也挑戰加密貨幣作為股市波動對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