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nker 以創新的代幣分配方式,為加密貨幣產業樹立新標竿。專案將總供給量的 70% 分配給社群,充分展現對去中心化與用戶賦權的高度重視。此模式明顯有別於傳統代幣分配,詳情如下表所示:
| 分配模式 | 社群分配 | 團隊/創辦人 | 投資者 |
|---|---|---|---|
| Clanker | 70% | 15% | 15% |
| 產業平均 | 40% | 30% | 30% |
大幅社群分配推動 Clanker 快速成長並展現強勁市場表現。自上市以來,CLANKER 代幣價格大幅飆升,市值已達 5,430 萬美元。過去一年漲幅高達 1,377,373.55%,充分展現投資者信心與社群凝聚力。
Clanker 的分配創新同時吸引加密領域龍頭機構的關注。近期 Rainbow Wallet 提出收購 Clanker,旨在加速平台以太坊生態的擴展。該收購意向再次驗證 Clanker 以社群為核心的理念及其於加密產業代幣發行領域的領先地位。
Clanker 採用創新通縮機制,在加密市場中獨樹一格。每筆交易自動銷毀 2% 代幣,有效減少總供給量並提升剩餘代幣價值。此機制創造稀缺性,鼓勵用戶長期持有。實際市場表現如下:
| 指標 | 數值 |
|---|---|
| 總供給量 | 986,277.605496794 |
| 最大供給量 | 1,000,000 |
| 流通占比 | 98.63% |
數據顯示,銷毀機制使總供給量較最大值減少 1.37%。Clanker 的市場表現進一步驗證通縮模型的效果:
| 時間週期 | 價格漲幅 |
|---|---|
| 24 小時 | +113.54% |
| 7 天 | +109.4% |
| 30 天 | +63.46% |
各週期的顯著漲幅顯示,通縮機制與其他條件共同推動市場正向預期。隨供給量持續減少,後續價格仍具成長空間。然而,通縮雖能提升價值,亦可能造成流動性降低及波動性上升等風險。
CLANKER 代幣治理體系實施「1 枚代幣=1 票」原則,投票權與持幣數量直接連動,致力構建去中心化治理架構。持幣用戶可參與協議變更投票,持有越多,影響力越高。
下列假設情境清楚展示治理影響力分布:
| 持幣者 | 持有 CLANKER 數量 | 投票權重 |
|---|---|---|
| Whale A | 100,000 | 100,000 票 |
| Investor B | 10,000 | 10,000 票 |
| User C | 1,000 | 1,000 票 |
| User D | 100 | 100 票 |
由此可見大戶擁有較大話語權,但小額持有人可透過團結行動分散集中風險。此模式能否真正落實去中心化,取決於代幣分布與持幣者參與度。目前 CLANKER 持幣人數已達 484,442,具備多元參與基礎,唯有積極治理,方能實現去中心化目標。
CLANKER 是建構於 Solana 區塊鏈上的 Web3 加密貨幣,具備交易速度快、手續費低等特色,致力推動去中心化生態的多場景應用。
截至 2025 年 10 月,1 枚 CLANKER 代幣價格為 26 美元,市值 2,600 萬美元,流通總量 100 萬枚。
2025 年加密牛市期間,Solana(SOL)被認為最具 1000 倍成長潛力,其次為 Chainlink(LINK)、Sui(SUI)、Filecoin(FIL)與 Yearn Finance(YFI)。
截至 2025 年 10 月 24 日,1 枚 CLANKER 市場均價為 0.0008142 美元。
分享